當前位置:《平和網(wǎng)》>
歷史典故 > 正文
水上運輸—貨運(一)
水上貨運業(yè)始于明天啟三年(1623),據(jù)傳由龍溪縣船工莊由進,、莊良坤兄弟倆到琯溪劃小舢板運貨謀生,。此后,,坂仔、銅鼓巖,、小坪一帶農(nóng)民也使用曲尾木帆船從事航運,,船身長15.5米,寬2.5米,,載重6000公斤,。
民國時期,交通運輸主要靠水路,,航運業(yè)發(fā)達,。民國31年,漳州驛運處在平和設驛運站,,琯溪,、坂仔、南勝等航線有民船400多只,,載重量最大6000公斤,,最小1500公斤。在琯溪港中轉(zhuǎn)進出貨物主要有木柴,、稻谷,、甘蔗、煙葉,、地瓜,、茶葉等。木柴,、稻谷每年各有1000多船次的運量,,蔗糖每年有300多船次運量,地瓜每年有200多船次運量,。小溪三井煙行有7只比較固定的船運煙葉,,平和至漳州往返7天一航次,每年有300多船次運量,。還有專門運包裹的郵政船2只,。船由漳州返回時,一般運回豆餅,、化肥,、磚瓦、殼灰,、煤油,、火柴、香煙、海產(chǎn)等,??谷諔?zhàn)爭時間,,沿海地區(qū)食鹽供應依靠閩南鹽田,,福建省鹽務局商得漳龍公司負責經(jīng)運食鹽,先從云霄步挑至平和縣坂仔,,下船運至水潮(屬南靖縣)后,,再由汽車運往本省和廣東、浙江等省,,保證抗戰(zhàn)大后方的軍需民食,。6年間,營運食鹽50多萬公斤,。
上一篇:水上運輸—客運
下一篇:水上運輸—貨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