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慈善事業(yè)的清末商人朱庭秋
朱庭秋,,生于道光庚戌年(1850年)10月14日,,平和朱氏第十七世,,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朱庭秋本是九峰澄溪人,,自幼被長樂建三村霞翰的朱氏先祖抱養(yǎng),。長大后,,朱庭秋學(xué)做挑夫,挑著本地的白土洋(白色土布)到九峰,,在九峰染成綠布后,,再挑往廣東嘉應(yīng)(今梅州)一帶售賣,然后用賣布的錢在當?shù)刭I紅麯,,挑回漳州平和等地出售,,以此謀生。朱庭秋常年奔波在路上,,生意做大后,,卻不辭辛勞,一心一意投身于慈善事業(yè),。
誠信起家,。生意剛起步時,經(jīng)常去廣東省興寧縣進貨,。一次,,他到興寧縣的一個老掌柜那兒進貨,老掌柜生意很好,,忙得團團轉(zhuǎn),,結(jié)果把一整筒白銀丟在朱庭秋面前的紅麯缸沿上,朱庭秋沒有將白銀收入囊中,,而是一直代管那筒白銀,,直到晚上商戶散盡,再將白銀交給老掌柜,,并因此耽誤了回家的路程,,老掌柜非常感動,主動提出以后只要是朱庭秋要進貨,,可以雇別人憑朱庭秋的紙條來進貨,,一季度或者一年再結(jié)算一次,甚至貨賣好了再來結(jié)算也行,。朱庭秋因為誠信可靠,,得到了廣東興寧大商戶的信任,可以無本經(jīng)營,還取得了福建漳州等地的紅麯經(jīng)營代理權(quán),,生意由此越做越大,。
慈善揚名。經(jīng)過悉心經(jīng)營,,他很快成為九峰,、長樂一帶頗有名望的大商戶,他一輩子在路上跑,,對道路交通的困難深有體會,。因此,當他做紅麯生意有了積蓄之后,,不納三妻四妾,,卻樂于慈善事業(yè)。一是為周邊的鄉(xiāng)村鋪設(shè)石板路,。路程涉及福建和廣東兩個省份,,并在每一條路上造一個涼亭。據(jù)朱氏后人估算,,朱庭秋資助鋪設(shè)的石板路有8條,,以建三霞翰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大約長達30公里,。為周邊百姓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二是熱心本村的私塾教育。在自己建的四角樓旁邊建造一座小的四角樓作為學(xué)堂,,從福塘聘請私塾先生,,免費為周邊村子的孩子提供讀書機會,一些特別窮的孩子還可以免費在學(xué)堂吃,、住,。三是興修水利。朱庭秋所在村和臨村交界處有一條水溝,,由于原本沒有用石頭襯砌溝沿,,泥土經(jīng)常崩坍阻塞,影響農(nóng)田用水,,朱庭秋出錢叫人在村口建一道石陂,,沿溝渠襯砌石頭,長達一公里,。此舉使一年四季水流暢通,極大方便了兩村的農(nóng)田用水,。
由于他的善舉,,晚年被國民政府任命官章史臣之職,當時的縣長朱念祖還在他的四角樓大門上親筆題寫“福善樓”,,以此表彰他的慈善功績,。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的崢嶸歲月里,老一輩革命家朱德,、朱積壘,、張鼎丞、王直,、熊兆仁等都走過這些石板路,。這些石板路有的到現(xiàn)在還在,有的則因為解放后修大路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