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成為非洲人心中的致富之地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0月6日報道,, 隨著中國加強同非洲各國的關系,,一些無形的變化正在非洲大陸上悄然發(fā)生,越來越多的非洲人把中國看作發(fā)家致富的希望之地,,這種想法正在深入人心,滲透到普通非洲人的意識中,。
這里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乍得,。這是一個炎熱的沙漠小鎮(zhèn)的某個上午,,破舊的卡車、摩托車和驢子在粗糙不平的沙地街道上顛簸行進,。
在古老的還帶有殖民地時期特點的市場上,,24歲的阿卜杜勒-卡里姆·穆罕默德正在向路過的行人兜售肥皂和電池。生意很是冷清,,因此他對記者說他常常想像自己在另一個地方:一個襪子便宜,、道路平整的光明新大陸。
他說:“如果我能去中國,,生活會比現在好得多,。”他說自己已經開始為去中國攢路費了,。他說:“我會賺很多錢,,生活也會改變。我可以回學校念書,,蓋一幢漂亮的房子,,娶妻生子。人們都說中國是個好地方,,什么都很便宜,。”
隨著中國加強同非洲各國的關系,,一些無形的變化正在非洲大陸上悄然發(fā)生,,甚至蔓延到了這個戰(zhàn)亂頻仍、電力和水暖設備尚屬奢侈品的偏遠地區(qū),。
把中國看作發(fā)家致富的希望之地,,這種想法正在深入人心,滲透到普通非洲人的意識中,。而這種地位以前只有美國———有時還包括歐洲國家———才擁有,。
在這里,美國夢是離奇而不現實的,,而一種新的,、更加實際的、可以企及的中國夢似乎開始占了上風,。
商人艾哈邁德·阿里剛剛結束他的第一次中國之行,。他說:“美國適合去游覽,而中國是個做生意的地方,?!?/P>
除了中國同非洲各國簽署的大規(guī)模道路建設項目、石油合同和其它協議,還有一些更細微的跡象表明,,這個東方國家正開始滲透到非洲社會中,。
例如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每個周五,,中國使館的簽證處門前都會排起長隊,。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打算去中國進修商務或語言課程的大學生隨處可見,。
埃塞俄比亞歐加登地區(qū)的叛亂分子認為中國的影響力非常大,,以至于今年他們以一家中國石油公司的營地作為襲擊目標。
在內陸國家乍得,,中國是一個相當新的概念,,因為政府去年才符合了中國關于正式商業(yè)往來的先決條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臺灣斷交。
自此之后,,中國已經與乍得開始了大規(guī)模經濟交往,,令一些乍得人躍躍欲試,看自己能否從這項新財富中受益,。
與此同時,,一種對中國的興奮情緒和好奇心也蔓延開來。
在破敗的首都恩賈梅納,,法國殖民統(tǒng)治的歷史仍然留有殘跡,。這里幾乎所有的新事物都與中國有關:在殘破的米色建筑中顯得不太和諧的鮮紅色的中國飯店,還有一家中國人經營的旅館,。
乍得很多地方均有人受雇于中國公司,,這令他們第一次接觸到了中國文化。
在阿貝歇還沒有中國公司,,也沒有華語電視頻道或廣播,。但商店里堆滿了中國生產的人造花、童裝,、鍋碗瓢盆和涼鞋,。
而且隨著一些去過中國的乍得人像凱旋的探險家一樣帶回了奇聞逸事,關于中國的種種說法也迅速傳播開來,。
卡里姆·穆罕默德講述了一個在乍得街頭巷尾都在流傳的故事:“你到了那里(中國),,他們會歡迎你并幫你找到旅店?!?/P>
他的兄弟阿里·扎魯克也希望去中國,。扎魯克說:“我從來沒去過中國,但我知道中國的生活是什么樣子,。我有很多朋友在中國,。我知道他們會給非洲人很多機會,。”
想要經商的人們現在正在為恩賈梅納的中國使館新工程進行倒計時———并希望到時候自己有機會得到渴望已久的中國簽證,。
39歲的食品供應商伊斯梅爾·亞當說:“還有7個月?!?/P>
他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屋里有一張中式仿紅木的寫字臺,頭頂的墻上中國產吊扇正在工作著,。他的寫字臺上放著幾本介紹中國家具的小冊子,,他正在聯系從中國向乍得出口家具的生意。
亞當唯一的中國之行是在兩年前,,因為朋友告訴他那里機會多多,。他在恩賈梅納坐飛機先到香港,在那里的機場獲得了中國簽證,?!拔艺f自己來自非洲,很容易就得到了簽證,?!?/P>
他從香港來到了廣州。這是一個正在發(fā)展的大城市,,亞當說它“非常大,、非常好”。
他說自己作為一個來自車輛相撞司空見慣的地方的人,,廣州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序的交通,。“我在那里呆了兩周,,沒有看到一次交通事故,。人們是那么的井然有序?!?/P>
在中國停留的兩周里,,亞當見到了很多非洲人,他們來自剛果,、塞內加爾,、馬里和喀麥隆。街頭有非洲人開的食品攤位,。他從中國帶回的幾百部電話機在阿貝歇銷路非常好,。
他說:“2008年我會再去?!彼f如果自己賺到足夠的錢,,就打算在阿貝歇開一家服裝廠,。
亞當和其他人說,他們不再夢想有朝一日去美國或歐洲,,現在這種想法似乎太過渺茫,。
商人阿里說:“去美國有個問題。一切都太貴,、太復雜,。我想我會在中國開一個辦事處,在那兒呆一個月,,再回乍得,。在中國,我可以生活得更好,。那里的一切都很容易,。”